隨著預應力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注漿管在孔道后張法預應力技術在橋梁、大跨度建筑結構和巖土錨固等領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建筑工程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針對橋梁后張法預應力施工技術應用,在注漿管注漿過程中的一些相關內容,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注漿所選材料H50孔道壓漿料。
初凝時間≥ 4h,終凝時間≤ 24h。
注漿管施工準備:
孔道的沖洗過程,壓漿之前做好孔道的壓力沖洗,將孔內的粉渣排除,對孔道的暢通保證。沖洗之后,就要借助于空壓機,將孔內的積水逐漸的沖洗,并對濕潤的孔道進行保持,這種水泥漿的應用過程,保證和孔壁有著相對良好的結合。實際的沖洗過程,避免冒水和漏水現象的產生,并做好漏洞的及時堵塞。
注漿管拌料:
用水量:為30%。
攪拌:應采用轉速不低于1000轉/min高速機械攪拌機攪拌,攪拌順序為:先將水加到相應刻度,開啟攪拌機,均勻加入壓漿料,添加時間宜為5~6分鐘,全部粉料加入完畢之后再攪拌3-5分鐘,當漿液均勻、無團粒、無離析時,可終止攪拌,即可壓漿。
壓漿:
1、漿液壓入梁體孔道之前,應首先開啟壓漿泵,使漿液從壓漿嘴排出少許,以排除壓漿管路中的空氣、水和稀漿。當排出的漿液流動度和攪拌罐中的流動度一致時,方可開始壓入梁體孔道。
2、壓漿時,對曲線孔道和豎向孔道應從最低點的壓漿孔壓入;對結構或構件中以上下分層設置的孔道,應按先下層后上層的順序進行壓漿。同一孔道的壓漿應連續進行,一次完成。壓漿應緩慢。均勻地進行,不得中斷,并應將所有最高點的排氣孔依次打開和關閉,使孔道內排氣通暢。
3、漿液自拌制完成至壓入孔道的延續時間不宜超過40min,且在使用前和壓注過程中應連續攪拌,對因延遲使用所致流動度降低的漿液,不得通過額外加水增加其流動度。
4、對水平或曲線孔道,壓漿的壓力宜為0.5~0.7MPa;對超長孔道,最大壓力不應超過1.0MPa;對豎向孔道,壓漿的壓力宜為0.3~0.4MPa。壓漿的充盈度應達到孔道另一端飽滿且排氣孔排出與規定流動度相同的水泥漿為止,關閉出漿口后,應保持一個不小于0.5MPa的穩壓期,該穩壓期的保持時間宜為3~5min。
5、采用真空輔助壓漿工藝時,在壓漿前應對孔道進行抽真空,真空度宜穩定在-0.06~-0.10MPa范圍內。真空度穩定后,應立即開啟孔道壓漿端的閥門,同時啟動壓漿泵進行連續壓漿。
注漿注意事項:
1、壓漿施工時從漿體攪拌到壓入梁體的時間不應超過40分鐘。
2、梁體張拉后,應在48小時內進行管道壓漿。
3、壓漿施工時漿體溫度應在5℃~30℃之間。壓漿及壓漿后3天內,梁體及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否則應采取養護措施。
4、在環境溫度高于35度時,應選擇溫度較低的時間施工,如在夜間進行。在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按冬季施工處理,可適當增加引氣劑,不宜在壓漿料中使用防凍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