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小導管支護機理的認識亟待提高
目前,沿用小導管的設計方法,采用懸吊、組合梁、加固拱等理論進行計算,均是針對一般巷道提出的,還沒有能針對小導管巷的特定條件建立符合其特點的支護原理及設計方法,尤其是全小導管及軟巖條件下巷道圍巖支護設計的要求。因此,目前的技術標準主要是經驗性的,設計和施工中還有許多盲目性。所以有必要在進一步深入研究巷道圍巖礦壓顯現規律的基礎上,探索小導管支護理論。
二、小導管與錨固劑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小導管機具不配套
小導管的材質、結構與其力學性能緊密相關,錨固劑的質量指標更是決定支護可靠性的關鍵。我國小導管井下使用的小導管型式很多,但其強度、延伸率均偏低,在不能為巷道圍巖提供較大的支護阻力的同時,也不能適應巷道圍巖的變形,易使巷道頂板產生離層或錯動。此外,因使用低性能的小導管,不可避免地使每米巷道安裝的小導管數量偏多,而影響巷道的掘進進度。
三、小導管機具不配套
小導管機具性能是決定小導管安裝質量與施工速度的關鍵。澳大利亞不僅重視研制各種具體用途的小導管結構型式,而且極為重視小導管鉆裝機的不斷研制更新。我國目前雖然電動、風動和液壓小導管鉆機都有,但性能結構不盡合理,零部件質量和整機性能都急需進一步完善與提高,至于掘錨聯合機組,更有待進一加緊研制與試驗,以實現掘支平行作業,提高成巷速度。
四、小導管監測儀器與監測技術需要提高
監測是監督施工質量、保證小導管支護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我國十分重視小導管支護的監測工作,先后研制出了一些監測與監測儀器(錨固力測定儀、超聲波圍巖裂縫探測儀等),但性能不高、功能不全,還未形成系列配套的綜合檢測技術。另外盡管監測工作已有所開展,但其所起的反饋和指導作用卻難以發揮。這主要是施工和管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偏低,對監測的認識不足,且缺少正確的指導方法。